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09 14:09: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早》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其中,目标1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1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枝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读悟花香。

  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

  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

  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4、5自然段的联系。

  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读悟末节。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四、课外练笔。

  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上的一丛玫瑰,它为了种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当又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的说:“哥哥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一人种花,飘香万家”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自能读书。在轻松愉快地阅读实践中,读文、识字、理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三、设计特色

  读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维互动,主动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逐步养成积累运用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4.体会文章的含意,体会美化环境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意思。

  1.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喜欢读书,乐于读书。读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朗读,可默读,可分角色读,可分小组相互评读。

  2.提出读书要求,学会读书方法。

  (1)读通句子,读谁字音,对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先用红笔圈起来,再查字典解决后批注在书上。

  (2)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的生字有:

  玫瑰骨终瘸拐莺

  (3)理解的词语有:

  常常渐渐惋惜

  3.读读数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说说自己最爱读哪些段。

  4.按要求,标划句子

  (1)用“”标出表示时间的语词的句子。

  (2)用“”标出小鹿心情变化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第二环节:学生自学,教师导引,分组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进行这一环节,是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懂读熟课文,初步理解课文,搞好学习汇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汇报要点即:

  (1)我学会了哪些问题?

  (2)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3)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教师要做好统计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结合课文内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他(小鹿)常常去松土、浇水。

  句子中的“常常”一词说明了小鹿对种上的玫瑰态度怎样?

  (2)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

  小鹿为什么数花骨朵,从小鹿数花骨朵,你从中感悟出了什么?

  (3)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句子中“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体现出了小鹿什么样的心情?

  (4)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么?读这句话时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对“惋惜”一词的理解是。

  (5)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鹿弟弟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

  3.分组探究,提出要求。

  对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共同探究解决,在学生分组讨论时不要流于形式,要提出具体要求:(1)要求每位学生都发言。(2)对于疑难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解决,对不同的意见可争执,可辨析,最终达到统一。(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好记录,搞好小组汇报。

  第三环节,体会感悟,扮演角色,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这是一篇能够充分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表演,在扮演角色时一定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通过表演来感悟出文章内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1)要创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从中感悟出“惋惜”一词的含义。

  (2)表演出小鹿听了黄莺和微风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从中体会小鹿心情变化的特点。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创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从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探究出“玫瑰没有白栽”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黄莺、微风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表演者要带有赞美的语气,表演出来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幸福和快乐的愉悦心情。

  通过扮演角色的朗读、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课文内容就会自然而然体会到“一人栽花,飘香万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种玫瑰虽没看到花开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当别人有了幸福和快乐,自己也深感高兴”这一文章的含意,进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问题,达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中拼音教学最后一个单韵母 “ü”的教学。

  (二)编者意图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拼音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精神编写,分五部分:一是借助图画学习韵母。并以音相同带出音节y u。二是观情景图诵读儿歌。三是带调“ü”和带调音节“yu”四是ü的写法。五是读读连连。

  (三)前后联系

  本课前是ɑ、o、e、i、u五个单韵母的教学,学生对单韵母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这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是单韵母教学的最后一个,以后是声母的教学,为声母的教学和拼读教学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读准单韵母“ü”和音节“yu”及其四声。

  2、能正确书写“ü” “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本课重点是学会读写“ü”和“yu”

  2、本课的难点是记忆yu的形状和读法。

  “ü”遇“y”要去掉两点,去掉后仍读“ü”,学生易和u混淆。学生曾定型记忆就是大y遇小i就是音节yi,但是yi中的“i”不去点。所以要让学生记忆大y遇到小ü组成音节yu要去两点很难。

  3、关键是单韵母“ü”与音节“yu”之间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拼音卡片、多媒体课件:摘苹果课件、朗读带、写的顺序图景、故事录音带、情景图。

  2.学生 :《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这些根据教学所需准备的,课件美观、适度,教学使用性强,不繁、不滥。

  (七)练习安排

  重视教学过程中练习,注意练习和评价相结合,本课中读的练习,如个别读、分组读等,此练习伴随老师的赞语和学生的掌声方式鼓励,但也结合比较,给表现差的同学给予适当批评和勉励。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学生初进学堂,学习积极性高。

  (2)有学习韵母的基础,如读法讲究:韵母读得响亮,音长;写法讲究要注意占格等。

  (3)课本编排新颖,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利因素:

  (1)学生人数多,70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有7岁的、6岁的、还有5岁的,并且5岁居多,这样的生源现状给集体教学带来困难。

  (2)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学生随意性大。

  (3)家庭辅导情况不理想。很多孩子没有接受家庭辅导这个条件。

  (4)学生分辨能力弱,这课存在几处分辨。

  三、教法设想

  以演示、游戏为手段,讲说为辅,学生朗读为主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手势表演辅助读,同桌合作读、以读助记。

  五、说教学程序

  一、使用课件复习引入

  (一)出示课件:苹果树上挂着a o e i u ü六个苹果。教师:请小朋友来摘苹果,把认识的单韵母摘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摘的又多又快?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后,再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已学习了五个单韵母,还有一个没学,刚才有些能干的同学认识,有的同学不认识。它也是单韵母这个小家的,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就一起来认识它,学过它后,我们就把单韵母这个家的成员全都认识了。同学们了解的单韵母的家,高兴吗?

  这样的引入方式既复习了旧知,顾及了学生遗忘知识快的特点,了解了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并给摸索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提供材料。还能了解学生的超前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超前学习。课件也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发挥的积极性。

  (二)演示、讲解是指挥,朗读声声是心音。

  1、出示挂图(小鱼吐泡图)

  (1)学生自主识图说图。说到:小鱼吐泡

  (2)教师引出“ü”音。教师边演示口型边领读,并编顺口溜:“扁圆嘴巴ü ü ü”

  (3)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怎样来记住“ü”形?编顺口溜:“u加两点üüü”

  (5)练读ü的四声。引导观察:ü带调后头上两点不能丢。区别与“ i”

  带调后头上一点要去掉。编顺口溜记忆:“ i上加调要去帽,ü上加调不去帽 ”。鼓励学生自主读,在让优秀学生领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再后让学生边打手势边齐读、最后分组比赛读。

  (6)教学写“ü”

  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上“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和笔数、笔顺。再让学生自主的试写。然后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示范讲解:“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笔顺是:竖弯、竖、先左点后右点。

  这过程重读,读的方式多样如分组读、优生领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手势读,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学习的疲倦感。如做手势读可以调动身体运动来感知声调的读法。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编了很多顺口溜,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利于学生记忆、区别。以此突破重难点。写也尤为重要,用课件展示写的过程,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还便于教师强调关键处。

  (三)学习音节yu。 学生扑在桌上休息1分钟。表演人员准备。

  1、故事表演引入:韵母ü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一起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后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y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老师和学生表演:(老师手拿两个大y卡片,一个同学拿小i卡片,一个同学拿小ü的卡片。)组织好表演

  2、认读音节yu。并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练习读yu的四声。开火车读,分组读,做手势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组词。

  这过程重在认识音节yu,用故事表演形式和顺口溜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强调记忆。此故事感化学生要懂礼貌,脱帽行礼。体现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读的时间减少,读的方式少,这是因为音节yu的读音和ü的读音相同。为节省课堂时间安排如此。

  (四)儿歌版块教学。

  1、出示情景图课件,引导学生观图并自主说图意。

  2、一边放映情景图一边读儿歌。根据反映节奏读诗句。

  3、疑难处教读,。

  4、画出“ü”和它的音节读。

  5、全班齐读。

  此情景图很美,它是一幅春景图,学生通过观图和读儿歌受到美的熏陶,感动学生生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语文新课程精神。也巩固了ü和yu的音。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这个练习巩固学生对音节“yu”的掌握和对它灵活运用。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自主评价。

  (六)游戏巩固。

  分组游戏。准备拼音卡片

  游戏时,分组活动。

  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音节送回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此游戏在于巩固学生对声母、韵母、音节的掌握情况。

语文说课稿 篇4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雷雨语文课文的说课稿,我们来看看。

  一、 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作品《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作品《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作品《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作品《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作品《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作品《雷雨》。

  二、 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作品《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 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简介,作品《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作品《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作品《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三、 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作品《雷雨》之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 插播电影作品《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 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作品《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 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 课外研究拓展(约3分钟)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作品《雷雨》和作品《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a、作品《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作品《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作品《雷雨》和作品《原野》比较谈

  2、 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3、 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

  五、 结束词

  我的结束词是这样的。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作品《雷雨》。现在走出作品《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回忆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事情,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文章角度新颖,巧妙地把父爱浓缩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并借一则描写眼睛的谜语,让人真切地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永远带给孩子光明与快乐。

  故事虽然简短,但要学生能从作者与父亲的猜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无所不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样,以“教”为主,要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优势,但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还需教师适时指导点拨,省时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还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等方面进行详细复述。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能做到简洁明了清楚的复述课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精心的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独立认识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等词语。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课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预习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些较难的词,还要进行点拨。如“深邃”一词,除了指导书写“邃”,另外学生在理解这词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对“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的教学教师也采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训练,并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受词语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标二:读懂描写父亲眼睛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通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眼睛中,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巧妙地把父爱浓缩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感悟。在学生找到句子后,不要急于朗读,应结合课文,通过教师引读、学生角色体验、展开合理想象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感观上的刺激深入感悟文本,浸入文本,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

  目标三:初步了解简要复述的方法,并对课文的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复述。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朗读能力的培养。《课标》对第四学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针对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三、说教法

  ⒈启发谈话,以情动人

  ⒉授之以渔,合作学习

  ⒊交流对话,开放学习

  ⒋链接生活,震撼心灵

  ⒌媒体辅助,增色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步骤:

  1、情境导课:这里用多媒体放歌曲《我爱我家》,然后,我随着音乐的节奏说出家庭生活中的细节。给学习奠定了学习本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这又为后面的教学铺好了道路。

  2、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一开始,我便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体会精彩语言);延伸(谈谈你的感悟)。]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3、朗读指导: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认为怎样才能把这篇文章读好,学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后,我接着提醒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由学生自由表演读.

  4、交流对话,了解内容,在学生前面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并将用媒体展示.

  5、合作探究,品体语言美: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美点大寻踪,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名子并进行分析,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

  6、链接生活,接受灵魂的洗礼.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庭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所以,课到这里,教师又一次的和学生进行谈话,使学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细节,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说板书设计与作业布置:

  1、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与其说是知识教授课,不如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课,故在板书设计上首先是学习方法,接着是课文内容的分析,我将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并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本文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归纳.

  2、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分三类:

  1、口头作业:求学生进一步朗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书面作业:是对学生本节课所学新知(对称句的特点及作用)的加强与巩固.

  3、实践作业:学了本节课,尊老爱幼不能只停在口头上,因此,我设计了实践作业,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并给自己的亲人洗一脚写出自己的心得.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