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30 13:42: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关于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1

  《孔子和学生》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关于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简短的文章,以人物对话的记叙传递了孔圣人深刻的教育思想。我把人文性的落脚点定位于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从中受到教育,并从语言文字中具体感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物。而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从对话弄清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白他的教育思想道理,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即是教学的`难点。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大教育家孔子了解得比较少,课前我布置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和图片,课上结合师生手中资料给学生们提供交流资料的平台。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满意地方是同学们课下收集的资料、图片、格言,通过丰富的图片,翔实的资料介绍, 让学生对孔子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

  在具体操作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些语言的精妙之处,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

  我以“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在文本的深处和细处感悟人物特征,这不仅符合该类课型的特征,又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使文本的“召唤结构”和学生的“阅读期待”相互交融,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共振,使课堂极富张力和魅力。

  我发现,教学中“静思默想”和“反馈交流”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孔子的品质的,如果能适当追问,引领学生的感悟走向深入,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就更好了。

  语文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实就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对课文的朗读中,蕴含在学生的答题中,让学生在语文训练的同时受到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得到了统一。

关于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2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而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题固然重要,方法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本课的.设计,教师就像是一位教会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创设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能力,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中结合“三单”有机运用小组学习和梯度推进,重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实现学习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本课教学设计,花样不多,实实在在,把大量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

关于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3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面对一篇教材,首先要把握的是这篇文章的特色在哪里,可以进行训练的点在哪里?怎样落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然而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是个常量,在教学时只能有所舍、才能真正有所得。所以在分析教材时,应抓住文本最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教学,进行训练。

  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简短的文章,以人物对话的记叙传递了孔圣人深刻的教育思想。我把人文性的落脚点定位于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从中受到教育,并从语言文字中具体感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物。而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从对话弄清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白他的教育思想道理,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即是教学的难点。

  在具体操作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些语言的精妙之处,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

  我以“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在文本的深处和细处感悟人物特征,这不仅符合该类课型的特征,又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使文本的“召唤结构”和学生的“阅读期待”相互交融,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共振,使课堂极富张力和魅力。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04-22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精选5篇)04-07

孔子教学反思03-01

《孔子》教学反思03-17

《孔子和学生》教案03-07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02-28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03-01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3-01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3-01

《孔子拜师》课后教学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