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8 14:49: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1

  1、教学古诗重在诵读和积累。

  熟读成诵是理解、欣赏、内化的最好手段。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如小组读、自由读、接力读、比赛读、表演读,读出诗句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从而增强语感,达到积累语言、积累形象、积累观念、孕育美感、怡情悦性之目的。

  2、教学古诗重在领会大意,习得方法。

  教材中精选的古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这些诗人在为人行事作诗等方面有不少轶闻趣事,其中的某些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学生了解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实践中运用“读、分、译、调、增、连、体”等七字方针理解诗句大意,从而逐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学懂古诗。

  3、教学古诗重在品味字句,领会意境,获得美感。

  要引导学生推敲重点字词,习得推敲字词的方法并有所心得。借助形象思维把语言文字承载的信息加工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置学生于诗情诗景诗意中,从而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用古诗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促成他们在古诗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去领略祖国语言和文化的灿烂辉煌,产生浓浓的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等,引导学生去领悟形象美、意蕴美、结构美、哲理美、情感美。

  4、教学古诗要有意识地建构语言形式,锤炼语言,飞扬文采。

  整体上说,汉语言是属于诗体语言,尤其是唐诗宋词,语言精练,形式特别。要抓住特别的语言形式,引领学生或顺水推舟,或模仿创作,或扩展延伸,或逆思而动。如本设计第七项填空练习便是一例。语言的模式建构多了,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从而熟练地驾驭语言,飞扬文采。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2

  学习了第一组的自然景观,我们开始第二组以观察和发现为主题的学习征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伴随着对《望庐山瀑布》的复习,我组织学生开始了对《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学习。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

  最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评价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是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有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自己犯了错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师或者同学点穿以后在猛然醒悟。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我反复回顾了本节课的教学细节之后,感到教学中有四点遗憾:

  一、对时间的把握不太精准,环节衔接得不够完美。从第二行诗到三、四行诗的过度上问题的设计还不是很合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理解古诗的意思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在感悟道理的环节较为仓促。

  二、细节的瑕疵。在朗读古诗的环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由于经验不足,我有些乱了阵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教学方式还缺乏灵活性。如果能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有可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行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还不够到位,如联系《画杨桃》都是很好的实例,没有真正处理到位。

  四、在最后的默写环节,难度较大。能背不一定能写正确,在朗读过程中忽视了易错字的点拨,导致默写效果大跌眼镜,要重视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不能随心所欲。

  总之,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预设,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效率,尽快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较成功地上好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3

  《题西林壁》是统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顺承了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细致观察。

  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理解诗句意思,并能懂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我从三年级所学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进入学习本首古诗,通过解题——诵读——理解——感悟等环节步步深入。尤其是在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我沿用上一单元策略提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座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这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明了,我选用一个六面体,分别找不同位置的学生说说各自看到了什么颜色,当学生发现每人看到的颜色都不同是因为坐的位置不同后,很容易就明白了诗人因为身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自然不同。之后在教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因为这两句中采用了因果倒装的写作手法,并含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又用“盲人摸象”这个小故事引导他们理解诗意:因为诗人身处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所以看不到庐山的.全部景象。继而马上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有的学生说从高处看,有的学生说从远处看,有的学生说把所有看到的景象合并在一起,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出学生已明白一定道理。这时候我出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并举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遇到的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学生回答他在下棋时,因为旁观者纵观整个棋局,最后帮他下赢了这盘棋;还有学生回答两个同学闹矛盾了,她在旁边看清了整件事情的经过。这些事例都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道理。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之后,为了当堂消化所学古诗,我设计了背诵、默写环节,达到会读会背会写的教学目标。课后也认真阅读了各位老师的教学建议,果然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中史老师、刘老师、梅老师、喻老师还有廖校长给出的建议,让我看到了本课教学的不足,也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4

  古诗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从而受到启迪。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顺势又提了个问题:通过学习了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他们回答地也比较到位.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理趣诗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语文课文《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5

  古诗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画、唱”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难,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从而受到启迪。

  我认为较成功的方面有:

  1、精心设计的课件有使用价值。

  2、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

  3、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

  4、课堂生成不少亮点:学生频繁质疑、相互补充;还想出了好多例子,以便把自己对诗意、内涵的领悟给别人讲明白,如:蚂蚁观大象、打官司等,说明他们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的是在品诗、玩味、欣赏。师生所表现出的激情比预料的更高涨,因此出现了画诗、美读挑战赛、即兴表演唱等精彩场面,也正因为如此,下课铃响时,有孩子说“咱们不下课”;“旅行”结束了,孩子们依然恋恋不舍,老师也兴之所至、难以平静……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理趣诗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也像苏轼一样有万千感慨:名诗与好课都不是短短的几天能打造出来的,只有用一生去备课,以真情来授课,才是有魅力、有生命力的,这也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