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诺贝尔》教学反思

《诺贝尔》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8 15:15: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诺贝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诺贝尔》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诺贝尔》教学反思

《诺贝尔》教学反思1

  本篇课文紧紧扣住了“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这个主题。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了一个问题:“在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引导学生抓住第二部分的重点语句,感悟诺贝尔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了“读——品——说——读”,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但在本课中,感觉不足的是学生品读不够深入。在词句的品读上,有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学生说得较少,说得浅,缺少亮点。

《诺贝尔》教学反思2

  诺贝尔-这篇文章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文章语言朴素。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学生通过预习已能搜集了很多材料。这对于课文的`学习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了解他为何在即将辞世之际,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在遗嘱中还写道:“把奖金分为5份:

  一、奖给在物理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二、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

  三、奖给在生理学和医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四、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

  五、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与贡献的人。”

  为此,诺贝尔分设了5个奖。1969年,诺贝尔奖新设了5个奖。1969年,诺贝尔新设了第6个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根据这些资料,指导学生为诺贝尔写一个小传,这也是教材课后的要求。

《诺贝尔》教学反思3

  《诺贝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要引导学生从诺贝尔身上学到对科学研究的坚持不懈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节课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学习诺贝尔研究炸药的三个阶段,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一句话,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章的第五至九小节,从而体会出“整个生命”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在书上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感想。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抓住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三个过程中的三句话进行探讨,逐步体会出诺贝尔崇高的精神品质。

  1.要抓关键句。

  几年的教学、听课经验让我感受到,文本教学应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字。因此在上课时,我就抓住文中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这句话来贯穿课堂。但是,一开始,学生并不能深层次地体会“整个生命”的含义。仅仅知道这表示一辈子。后来我就穿插在交谈读书体会时进行讲解。

  (1)诺贝尔的实验室毁了,弟弟死了,父亲也残了,但是诺贝尔没有放弃。因此,“整个生命”里包含家破人亡;

  (2)四年几百次的失败。这时的.“整个生命”又包含了他失去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3)他紧盯燃烧的导火线,期待着炸药爆炸的那一刻,他守候的不仅仅是炸药,还忘记了死亡。

  (4)除此之外,“整个生命”还包含着他在研究过程中要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忍受着周围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而产生的排斥,等等。但是,我觉得学生在体会的时候并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出来。

  一来可能由于我的引导过于表面,只是停留在语言表面的理解。

  二来,学生的预习也不够充分,对于诺贝尔的拓展性知识了解太少,所以课文以外的内容几乎不太知道,也许即使知道,也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运用进讨论中来。

  2.课堂中要灵活应变。

  我觉得这点其实挺难做到,尤其是在公开课中。当学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时,该如何处理?在引导学生把答案向自己预设的答案靠拢的过程,势必又要说许多预设之外的话,哪一句话说错,就会让自己很难“圆”。因此,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后,我想了想,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一定要把学生的答案引到预设答案上呢!完全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教学。不过,学生的回答就像珍珠项链上的珍珠,而教师就像穿起珍珠的绳子。学生无论以何种顺序来探讨文中的语句,教师都应具备把它们“穿”起的能力。

  课上完了,但是,等上课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后,我觉得还有更多不完善处留给我思考。尤其是对于这一类挖掘人物品质的文章,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彻,说到位的。学生的课外积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要找准一个突破口,打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去联想。把课外读物中的人物和课内的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层地去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品质。

《诺贝尔》教学反思4

  《小诺贝尔》这篇课文通过写著名科学家小时候的一件事,来表现他从小爱动脑筋,聪明、机智、冷静的好品质。既然是用事件来突然人物性格,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从事件入手,带着学生从文字中去感悟体味人物形象。

  栾老师这节课,有意识地通过抓关键词和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受小诺贝尔的形象。如:不慌不忙,抓这个词是为了体现小诺贝尔的.“冷静”。先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然后再写小诺贝尔的做法,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意识中感到他和其他小伙伴们的做法不同,然后再进一步用关键词来引导大家去体会。什么事不慌不忙?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遇到事情不紧张不着急,什么时候会不慌不忙?然后追问他为什么不着急,因为他冷静、机智。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觉得如果能把孩子带入情景中去思考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在了解什么叫不慌不忙之后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平时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还能冷静机智地去想办法吗?这里也可以更加衬托出小诺被尔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从而为最后让学生对小诺贝尔的优秀品质产生敬佩做出铺垫。

  同时,本课还重点让学生体会“首先。。。接着。。。最后。。。”这样的词语能使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加明晰,更有条理,并会加以利用。栾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小诺贝尔把盐变干净的过程,然后提炼出这些词使用的好处。并让学生试着在其他情景中也用到这些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诺贝尔》教学反思5

  本节课教学结束后,自我小结,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充分解读了文本,利用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按照往常的思路,写人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约定俗成地被定位在了体会人物的精神上。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课文也能够初步领会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么能够从文本中教些什么?学生又需要些什么?经过请教、思考,最终觉得《诺贝尔》一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更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把教学目标重点定为了“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试教效果相比,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实质收获也更多。

  2.从收到放,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在第三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所想达到的目标就是“深入了解诺贝尔成功的原因”和“诺贝尔勇于实践、献身科学的精神”。刚开始,为了长文短教且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导语将第六小节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讲读第8、9两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跟着老师在走,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原则。经过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改成了以“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读——找——说——读”。对于教师来说,过程变得更简洁,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是这样的问题却忽略了文本的特点——感人。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在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读——品——说——读”,有效地将对文本的利用和对学生的关注结合在一起。

  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第三环节设计的改进上,但是不足之处也同样暴露在这一环节之中:

  1.品读不够深入。在词句的品读上,有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学生说得较少,说得浅,缺少亮点。

  2.写话的`环节目标指向不明确。没有能够利用好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把话写细致。如果在写之前先交流“可能碰到哪些困难?”学生的想象写话会更加切合实际些。总体上说,《诺贝尔》一课的教学经过多方的指导算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不足还需要得到指正和帮助,个人的教学方法技巧也还需要得到更大的提高。

《诺贝尔》教学反思6

  教学《诺贝尔》第二课时后觉得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说文本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一单元以来一直是写人的文章,《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谈迁,一到这一课的时候忽又觉得不知道如何去教了。“诺贝尔”应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让学生了解这一词汇的相关意义是教学的一个目标,比如颁奖的五大领域、颁奖的时间、颁奖的地点等都作为常识教给学生,要理解诺贝尔这个人,还是应该从他发明并改进炸药的描写中去体会。

  为此,我让学生带着“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的问题去默读课文,在令自己心动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感动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一、失去了什么。

  他的“实验室化为乌有”,失去了弟弟,父亲也成了残废,这可都是全部的家当和休戚与共的亲人啊!此时此刻,他的母亲会怎么对他说?他的妻子又会怎么对他说?他又会怎么对自己说?

  这就是什么样的诺贝尔?——坚强、执着……

  痛苦让他毫不气馁,血的'教训令他更为细心,租船在湖上实验这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安全。

  这又是什么样的诺贝尔?——细心、谨慎……

  二、得到了什么。

  实验之中,诺贝尔是怎么做的?“盯”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盯的是实验的过程,盯的是实验的成败,这是一种专注,更是一种献身。

  “近了!近了!火星即将靠近炸药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连用了三个“!”这又是为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激动?这是失败了两百多次实验的期待!这是失去了亲人后悲痛所积聚的力量!

  没有写激动,但激动却跃出纸面!我们学校的“冬季三项活动”在即,你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

  文章之中还有写诺贝尔激动的句子吗?“成功了!成功了!”这是什么样的呐喊?是声嘶力竭的,是百感交集的,是欣喜若狂的!

  一生的探索、实验,失败、努力让诺贝尔得到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他还得到了什么了?200万英磅他真的得到了吗?这是什么样的诺贝尔?——无私、奉献……

  也正因为如此,最贫穷的诺贝尔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

《诺贝尔》教学反思7

  从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到中国古代的谈迁,古今中外,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礼,原本平静的心灵激起了一层层的波澜。当又一位科学家——诺贝尔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学生的眼前更是一亮,因为这位科学家是那么与众不同——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深刻领悟诺贝尔在科学研究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课文5至9自然段就集中表现了诺贝尔在科学研究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我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实验室的不慎爆炸,弟弟炸死,父亲炸残,面对这样的代价,这样惨痛的后果,诺贝尔内心会是怎样的呢?

  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亲戚朋友会怎样劝慰他呢?邻居们会如何地反对他,政府会怎样阻止、干预他?不妨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他当时的处境。遭受了这样的灾难,诺贝尔却“毫不气馁”,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这种伟大精神在课文的8、9两个自然段中得到了更淋漓尽致地体现。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啊!这两节很值得引导学生品读,读出对诺贝尔的敬仰之情。诺贝尔的无私奉献更表现在他立下的遗嘱中,可以在学生默读后交流,“透过这份遗嘱,你读懂了什么?”以进一步感受诺贝尔那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诺贝尔》教学反思8

  《诺贝尔》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感人事迹。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诺贝尔奖,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八、第九小节。

  一、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

  1、初读全文,整体认知。

  通过问题“诺贝尔发明了哪些炸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查找答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2、小组探究,初步认识

  为了达到“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和练习——“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因为诺贝尔(发现什么),所以他(怎么想),最终(怎么样)”。引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诺贝尔成功原因的有了一定的认识。

  3、重点研读,升华情感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围绕着“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展开了研读。其中,重点研读了第8、9两小节,品词品句,读出情感,彰显智慧。同时,仿照8、9小节,通过想象,编写诺贝尔在发明胶质炸药或无烟炸药时候的感人故事,使学生的对人物的情感在想象写话中得到升华。

  二、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才能使自己对课堂有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使实践上升为理论认知,成为指导课堂实践的依据。在本课教学之后发现成功的地方有:

  1、充分解读了文本,利用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按照往常的思路,写人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约定俗成地被定位在了体会人物的精神上。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课文也能够初步领会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么能够从文本中教些什么?学生又需要些什么?经过思考,最终觉得《诺贝尔》一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更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把教学目标重点定为了“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2、从收到放,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知

  在第三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所想达到的目标就是“深入了解诺贝尔成功的原因”和“诺贝尔勇于实践、献身科学的精神”。刚开始,为了长文短教且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导语将第六小节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讲读第8、9两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跟着老师在走,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原则。

  经过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改成了以“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读——找——说——读”。对于教师来说,过程变得更简洁,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是这样的问题却忽略了文本的特点——感人。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在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读——品——说——读”,有效地将对文本的利用和对学生的关注结合在一起。

  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第三环节设计的改进上,但是不足之处也同样暴露在这一环节之中:品读不够深入。在词句的品读上,有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学生说得较少,说得浅,缺少亮点。

《诺贝尔》教学反思9

  从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到中国古代的谈迁,古今中外,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礼,原本平静的心灵激起了一层层的波澜。当又一位科学家——诺贝尔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学生的眼前更是一亮,因为这位科学家是那么与众不同——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深刻领悟诺贝尔在科学研究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课文5至9自然段就集中表现了诺贝尔在科学研究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这一部分,我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找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进行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实验室的不慎爆炸,弟弟炸死,父亲炸残,面对这样的代价,这样惨痛的后果,诺贝尔内心会是怎样的呢?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亲戚朋友会怎样劝慰他呢?邻居们会如何地反对他……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他当时的处境。遭受了这样的灾难,诺贝尔却“毫不气馁”,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这种伟大精神在课文的8、9两个自然段中得到了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啊!这两节很值得引导学生品读,读出对诺贝尔的敬仰之情。诺贝尔的无私奉献更表现在他立下的遗嘱中,可以在学生默读后交流,“透过这份遗嘱,你读懂了什么?”以进一步感受诺贝尔那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这节课中需要思考的地方也比较多,首先对于高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容量较大,所以必须做到长文短教,学生的朗读技巧掌握还不够,所以读书时感情的强调还不够突出,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大训练。第二,写法的渗透还需在课后作业中进行强化,比如文中“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种课本中不常见的反复强调的恰到好处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需要高年级老师进行重点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上同样有所收获。

【《诺贝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诺贝尔》教学反思02-27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反思04-19

诺贝尔说课稿07-04

诺贝尔教案03-07

《诺贝尔》教案03-28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2-04

经典教学反思04-21

精选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