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8 16:23: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是什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1

  这次个人研究课,我选择的课文是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6课《家是什么》。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课文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了家的内涵。全文夹叙夹议,先摆事实,再下结论,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文章。我牢牢抓住课文的主要精髓——家是什么,展开教学。

  一、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进入三年级后,更多的是自主识字,学生通过预习,基本可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但对于个别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有必要在课堂中做提醒,例如:竹篱茅舍的舍,是多音字,读第四声,我告诉学生,舍在这里是房子的意思,因此读“shè”。又如“洛杉矶、卢旺达”与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有必要让学生多读几遍,读正确。

  前两个单元的重点是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课文中词语的理解我也是各有侧重点。课文开始,出示了洛杉矶和卢旺达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读读书后的注解,也是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不要遗漏书后的注解。其次,我充分利用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别墅、竹篱茅舍、高堂华屋”,为家是什么的概念,进行铺设感悟。在理解“离散丧生、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这三个词语时,我又设计联系上下文理解,例如,学到“悲喜交集”这个词,我设计练习上下文,说说:悲在哪里?喜在哪里?此时,让拉尔的心情十分复杂,悲伤和喜悦交织在一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感悟文本,关注表达

  整篇文章的教学,我紧紧围绕“家是什么”,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家是什么”的基础上,我进行第一个故事的教学。第一个故事围绕“富翁有别墅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家?”这个问题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有房子而没有亲情不能算有家,课文的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教学第二个故事时,我围绕家到底是什么?展开教学。通过了解热拉尔一家发生的不幸遭遇,他怎么做,结果怎样?感悟到父亲对女儿的爱,女儿对父亲的'牵挂。虽然没有房子,但是没有房子有亲情也是有家的。

  三、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和表达

  我们班的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较差,课堂上加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充分让学生表达。特别是复述课文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课后练习,复述第二个故事,我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热拉尔一家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做,结果怎样?理清事情的顺序,让学生根据相关的词语,进行复述,学生的复述能力在渐渐的提高,如果在结尾加上父女相逢,女儿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怎么说,怎么做,就更好了。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2

  《家是什么》是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它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第一个故事叙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富翁,他虽然有别墅,但没有家。第二个故事叙述的是卢旺达的热拉尔一家原有40人,战乱后他只找到5岁的女儿,但他觉得又有家了。文章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了家的内涵。对于这次参加在泖港学校的教学研讨,我有以下体会:

  一、着眼整体,立足于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展朗读教学。学生在反复地朗读——①初读(感知性读)②研读(理解性读)③品读(情感性读)。最终体会到“家”的真正含义。

  二、利用媒体,解决难点。

  “悲喜交集”一词的'理解是课文第4节的难点,三年级的小朋友是难体会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当热拉尔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数地,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时,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xxx,喜的是xxx,他终于又有家了”。填空题只是从字面理解“悲喜交集”。为了让他们深入体会这一复杂的情感,我在后面环节中插入了影片《卢旺达饭店》中的一个感人片段。通过影片的直观画面,人物的激情演出,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深刻体验了“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用教师所给的词,并根据影片的画面加上合适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把悲喜交集的感受叙述出来,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做,使得学生对“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的认识水到渠成。

  三、重视想象,发展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第一个故事中富翁把家说成是“我的房子”,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阐述了“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在教学中,我设计填空:虽然富翁住的是别墅,但他没有亲人,更没亲情,当他时,没有家人,所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富翁有房无家的原因进行补充,了解到富翁在高兴时没有人分享,在忧愁时没有人分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深化了对“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的认识。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也深深感受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心中装着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衷心感谢研训部给予我这次锻炼提高的机会。我将会不断努力,大胆实践,再创优异成绩!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3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这节课我讲授了35分钟,在总体的时间把握上较好,但花在教学重点“复述第二个故事”上的时间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讲话的音调比刚执教时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在呆板单调,而是有了抑扬顿挫;音量也达到了要求,并且适中。整堂课基本能保持“微笑”教学,没有严厉训斥学生,而是适时提醒纠正个别同学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学生听课时的反应较认真,思维能跟着老师转。但师生间的互动情况比较差,有些问题的设置可能没有设置好坡度,有些提问方式还有待改进。学生碰到有近 20位老师来听课都变得很紧张,有些平时学习较好的女生整堂课一言不发,有的举手回答了可说到一半就结巴了。对于这些情况需要我平时多锻炼锻炼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发言、善于表现自己。几位学困生的表现倒是有所进步,如王某在复述故事时还能加进自己的想像,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说明这几个学生身上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以后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三、对授课内容、设计和方式的反思:

  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学的设计方面,个人觉得还是可以的,例如:复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引导学生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把故事讲清楚。再提高要求,让学生抓住①热拉尔辗转哪些地方?②他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寻找亲人?③他悲喜交集些什么?这既能帮助学生内化文本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同时又渗透语言知识——叙事要素。这是我觉得设计得比较巧妙的一处。但在充分预设的情况下,我还是在某些环节上感到焦虑与沮丧,那就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我还不够老练,面对一些生成性问题,我不会处理。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师生互动方面我一定要做改进,现在的感觉是老师讲得太多了,而学生表达交流得太少了,要时刻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辅助他们。

  总体感觉这节课比以前有所进步,不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