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8 15:17: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精选6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的世界》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精选6篇)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1

  今天在教学《数的世界》这一课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里的“深、浅”是针对孩子而言的,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浅”的呢?那就是孩子身边接触过的事物,或者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在让孩子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时,我考虑到孩子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已经对整数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所以我先介绍整数,再介绍孩子相对陌生的自然数。

  孩子因为熟悉整数,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还有在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时,也是让孩子先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再确定因数关系。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2

  《数的世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数的基础上来研究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学过的数有整数(负数)、小数、分数,而本节课探讨的是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是把0除外的'。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学生弄清了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特别是班上的一位男生概括地很准确: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而所有的整数不一定都是自然数。有同学还提醒大家注意:0既是自然数,又是整数。看来,学生是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这个知识点是掌握了。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主要要求学生能针对具体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而具体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怎样?最小的因数是几?的因数是几?等问题是在后面专门学习,本课时只要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自己能举实例说明。但还有一点,书中特别提到是在自然数(非零)范围内研究,学生在判断一道题时,把这个要求忽略了。即:2.1×3=6.3,6.3是3的倍数,3是6.3的因数。学生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研究的范围没有弄清,所以这是一个重点,要反复强调。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3

  《数的世界》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即教学因数和倍数。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而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

  由于这是节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比如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认识了各类数之后,我创设有效了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直接告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内化。在理解因数和倍数中,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数和倍数的范围(非零自然数),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一组算式让学生说谁的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如3×5=15,6×8=48,9×4=36,12×5=60等,学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有劲,我突然抛出了1.5×6=9这个算式,结果有同学陷入了沉思(我认为这些同学感觉到了与刚刚的哪些算式有点不一样),但也有同学还是举手这样答道:1.5和6是9的因数,9是1.5和6的倍数,话一说完,就见那些沉思的同学有几个高高举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说:我们说研究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里,可这里的1。5不是自然数,所以不可以说1.5和6是9的因数,9是1.5和6的倍数。我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真正认识到了因数和倍数的范围,从而为理解概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第二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采取了几个递进的环节进行处理:一开始我就直接告知,让学生鹦鹉学舌。如通过学生写的3×4=12 这个算式,我就说,这时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通过一些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试着说,很快学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认识;接着我用一个游戏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我举了三个数字卡片,分别是3、6和12,让学生很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12 的因数,6也是12 的因数;6和12都是3的倍数。我追问:那我说,6是因数,12是倍数可以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认识到6相对于12是因数,而相对于3却是倍数;而12相对于6才是倍数,它相对于其他的数就说不定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最后我让同坐两人一组,一人说任意一个自然数,另一个同学则找出它是谁的因数,谁的倍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由于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快乐,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复习方程。

  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方程的解法,加深对方程解决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相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继续积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这节课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五个步骤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第一步: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整理。通过学生课前的独立整理,回忆知识,使学生对数的世界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由于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每个人整理知识的能力不同,有少数学生已经整理得很好,但多数学生还存在不足。

  第二步:同桌交流。学生把整理好的知识体系表达出来,进一步加深印象,同时通过交流、比较、分析,发现同学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初步改进自己整理的'知识系统。

  第三步:全班交流。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全班展示,让大多数的同学受到启发,借鉴他们的优点,使每人整理的知识系统再一次完善。

  第四步:教师展示自己整理的图表。通过展示、讲解,使学生对数的世界中有关方程的有关知识有了清晰的、系统的认识。

  第五步:学生订正、完善整理的知识图。学生的认知由模糊变得清晰,由零散变得系统,由缺漏变成完整。

  经过这几步,大部分学生对方程的知识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了。

  二、专项性练习,突破难点。

  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在于不会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我们专门对此进行训练,从课本上的习题中出了五个找等量关系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散教学难点,降低学生解答的难度,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然,这样做只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步骤,并不能一直都这样做,否则有可能学生永远都“长不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三、重视学生对错题的分析。

  在练习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对错题的分析,让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对于学习中的错误,绝不能让学生一错再错!我们要求学生把错题记下来后,认真地对待。对待错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在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自己错的原因,也说别人错的原因。由于基础不同,每人错的题也不同。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学生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

  上完课后,我们觉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点,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比较高。当然,还有不少欠缺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解决问题的验算。部分学生还不会自觉地进行检验。一般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中都没有要求检验,学生不需要书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检验教师很难检查,部分学生的自主性不高,会不检验。今后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想方设法转变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题型比较单一,要补充一些综合性的练习,但不能太多,因为如果一个班级的基础不太好的话,完成书上的题目都有困难,何谈补充练习。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5

  今天在教学《数的世界》这一课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里的“深、浅”是针对孩子而言的,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浅”的呢?那就是孩子身边接触过的事物,或者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在让孩子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时,我考虑到孩子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已经对整数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所以我先介绍整数,再介绍孩子相对陌生的自然数。孩子因为熟悉整数,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还有在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时,也是让孩子先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再确定因数关系。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6

  讲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虽很完整,但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差,师生互动不够热烈,课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准确有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甚至柏洋这样的学生说 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当时内心里就有点恼火,语速和表情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更不敢说了。想想确实不应该这样,要耐心引导,也高估了他们的水平,平时和其他老师谈过也发现学生对旧知识好遗忘。我课前没做好准备工作。

  在做练习时,多数学生会做也正确。比如把10.5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但一问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就哑口无言了,不会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表达。这时我真正感到学生课堂语言匮乏。四年级是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我觉得有些欠缺。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从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成功中体验表达的乐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